那些3D打印的石窟
01 云岡石窟第3窟,全球首個3D打印大體量高精度文物
2017年,云岡石窟第3窟出現(xiàn)在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(qū)的城市傳媒廣場頂樓——9.93米的主尊阿彌陀佛倚坐,面部圓潤豐滿,神態(tài)超然;兩側觀世音菩薩、大勢至菩薩高約6米,頭戴寶冠,精美莊嚴。
這是來一件自浙江大學文化遺產(chǎn)研究院與云岡石窟研究院聯(lián)合團隊的藝術作品。全球首次運用3D打印技術實現(xiàn)的大體量、高精度文物復制,將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云岡石窟第3窟西后室原真呈現(xiàn)。
青島西海岸新區(qū)的城市傳媒廣場是現(xiàn)代化的商場,極盡喧鬧入世。妙的是,當人穿過繁華,走進“第3窟”外的一道門,再往里走十幾米進入洞窟后,外面的世界是隔絕開的?,F(xiàn)代人也許并沒有太多的機會走入現(xiàn)實石窟,在其中冥想、觀看。
跟真實洞窟一樣,在“第3窟”中,人們是沒有機會由遠及近慢慢走近巨大的佛像的,因為幾乎一進入洞窟,人就已經(jīng)直面主佛。主佛倚坐著的小腿高度就有近2米,人們只能站在菩薩腳邊仰望,這個仰角非常大。
長17.9米,寬13.6米,高10米,和云岡第3窟西后室完全相同尺寸的復制窟,整體形變誤差小于5毫米,采樣點間距小于2毫米。云岡石窟研究院院長張焯說,這一項目標志著中國大型石質文物的數(shù)字化全息高保真記錄已達到復原水平。
02 云岡石窟第12窟,全球首個可移動的3D打印1:1復制洞窟
山西省云岡石窟研究院與浙江大學合作,利用3D打印技術按照原尺寸1:1復制出了可移動的云岡石窟第12窟“音樂窟”。從11月1日起位于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的全球首個可移動3D打印石窟-云岡石窟“音樂窟”首次面向社會公眾展出。觀眾在參觀時可觸摸3D打印的云岡石窟“音樂窟”,讓人們能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藝術與現(xiàn)代科技結合帶來的獨特魅力。
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,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,以規(guī)模宏大、雕刻精美、中西合璧的藝術特色而著稱。多年來,云岡石窟研究院不斷嘗試將石窟、造像等不可移動的文物走出去展示。此次復制的云岡石窟第12窟,又名“音樂窟”“佛籟窟”,入深14米、寬11米、高9米,集中表現(xiàn)了佛教彌勒天宮的壯麗與輝煌。此次復制歷時6個月,運用了高精度三維數(shù)據(jù)采集和3D打印,創(chuàng)新性使用了“積木式”的新技術和制作方法,以及遵照古代技法用礦物顏料為整個石窟“原汁原味”上色。3D打印復制成功的“音樂窟”采用110塊2米見方的“積木塊”分6層組裝而成??傊亓看蠹s2噸,只需8輛標準集裝箱車就能裝下,需要展覽時,只要一周時間即可組裝完成。誤差控制在兩毫米以內,結構為輕體鋁合金框架,分塊式半自動化安裝。
03 廣東省博物館《魏唐佛光》龍門石窟古陽洞的3D打印 1:1復原件
今年4月-8月,廣東省博物館《魏唐佛光》展覽展出了龍門石窟古陽洞的3D打印 1:1復原件。
龍門石窟原址
龍門石窟復原件
龍門石窟佛龕眾多,在經(jīng)過精心的選址后,古陽洞北壁上層四大龕被選中作為復制對象。在經(jīng)過掃描、數(shù)據(jù)重組、3D打印、后期處理等流程,復原件被成功制作出來。
3D掃描圖
這些3D打印復原件將代表留守原地的龍門石窟佛龕參與各大博物館文物展,走向更多的地方。
總 結
3D打印技術在文物復制上的應用,可以讓如石窟等不便移動搬運的文物參與博物館展覽,也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到文物。對于文物本身,由3D打印件代替原件讓參觀者近距離接觸,能讓參觀者更細致觀察文物的精細之處的同時,保護文物原件不受損傷。除此之外,3D打印復制文物未來可以應用到手觸文物展,讓視覺障礙者能用觸覺去感受文物的質感與工藝,不再對博物館展覽望洋興嘆。同時,博物館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設計和制作也能用到3D打印技術,3D打印文物微縮模型紀念品是較為常見的應用場景之一,精確的復制文物原件的同時又能節(jié)約人工、時間成本。3D打印技術,讓文物的細節(jié)精準呈現(xiàn)到普通大眾面前;讓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的設計制作高效、準確、節(jié)約成本。未來它將在更多領域不斷發(fā)展,應用到社會生產(chǎn)、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!
免責聲明:來源《中新網(wǎng)》,轉載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(wǎng)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(wǎng)站聯(lián)系的,請在30日內進行。聯(lián)系信箱:ydd@ept3d.com。